鳳尾草主要以其葉形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來命名,別名很多,如金雞尾、雞腳草、井欄邊草等,是一種蕨類植物,屬于鳳尾蕨科、鳳尾蕨屬。喜生長(zhǎng)在蔭蔽、濕潤(rùn)、溫暖處。也耐旱,在南方冬季,石縫中生長(zhǎng)的植株經(jīng)—二月干旱,仍不致完全枯死。主產(chǎn)長(zhǎng)江流域及以南各省、區(qū),北方的陜西、河北、山東等省也有分布。以全草入藥,性涼,味微苦,歸肝、腎、大腸經(jīng),具有清熱利濕、涼血止血、消腫解毒等功效,用于治療痢疾、腸炎、黃疸型肝炎、吐血、便血、尿血等病癥。
功效用法:
鳳尾草又名井口邊草,為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草的全株,全年可采。中醫(yī)認(rèn)為其性味苦寒,有清熱利濕、消腫解毒、涼血止血等功效,可治療多種疾病。
1、治療急性細(xì)菌性痢疾 成人每天取全草25~30克(多可用100克,小兒用量酌減),加水200~250毫升,煎至約100毫升,加糖分3次口服。一般2~7天內(nèi)退熱,腹痛、里急后重消失,大便恢復(fù)正常。同時(shí)可用煎劑保留灌腸。
2、治療傳染性肝炎 取鮮草制成100%煎液,服時(shí)加糖。成人每天100~150毫升,分2~3次服,連服1周。同時(shí)輔以維生素B1、維生素C。也可用鮮鳳尾草60克,搗汁服,每天3劑,5天為一療程。
3、治療燒傷 取鮮鳳尾草洗凈、搗爛,用生鹽水配成綠色液體備用。用配好的藥液與生理鹽水配成淡綠色液體,清洗創(chuàng)面,洗至創(chuàng)面與正常皮膚顏色相近,溫度相等,再用配好的藥液均勻地涂在創(chuàng)面上,每隔1~2小時(shí)或創(chuàng)面干燥后均勻地涂上即可,療程一般3~15天。另外,也可用鳳尾草焙干研末,麻油調(diào)敷。
4、治療泌尿系炎癥 鮮鳳尾草60~120克,水煎服。
5、治療白帶、五淋白濁 鳳尾草6~9克,加車前草、白雞冠花各9克,匾蓄、貫眾各15克,同煎服。
6、治療崩漏 鳳尾草30克,切碎,用水酒各半煎服。
7、治療大便下血 鳳尾草21~30克,同豬大腸燉熟,去渣,食腸及湯。
8、治療鼻血衄 鳳尾草21~30克、海帶30克(洗凈),水煎服。
9、治療咽喉腫痛 鮮鳳尾草15克,洗凈,煎湯,沖黑糖少許,每天服兩次。
10、治療狂犬咬傷 鳳尾草60克,水煎服,或搗爛外敷。
11、治療蕁麻疹 鳳尾草適量、食鹽少許,水煎洗。
12、治療禿發(fā) 鳳尾草根,浸油涂頭。